未开放长城成了“网红打卡地”,拦还是不拦?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2022-03-24 12:39 语音播报


热点

春暖花开,爱好户外运动的驴友们又动起来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短视频平台里,晒“野长城”美景的照片和视频层出不穷,不少驴友沉迷于“探险”,不仅私自攀爬未开放段长城,甚至还在网络上总结了各种“打卡攻略”……享受国家级文物保护“待遇”的长城,成了“网红打卡地”。未开放的长城到底该不该爬?怎样在保护长城的同时讲好长城故事?

网络平台:未开放长城也有“打卡攻略”

部分视频播放量上万

又到了踏春时节,各大社交平台里“春光”一片——网友们晒出的照片、视频除了来自各大公园景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拍摄主题聚焦在位于京郊的“野长城”。记者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搜索“北京野长城”,发现相关的帖子在各平台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将未开放长城称为“网红打卡地”的不在少数。网友们不仅晒出照片和视频展示长城壮美的景色,还有不少人附上一份“打卡攻略”,详细列出从哪个位置可以上山、攀爬路线、最佳风景点位、需要用到的装备等等,一些攻略里还会配上手绘的示意图。

比如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的撞道口长城,就是一段被驴友们津津乐道的未开放段长城。不少驴友表示,相对其它长城,撞道口长城的城墙保存相对完好,徒步路程也较短,攀爬难度和危险系数都不大,所以成为众多市民的“轻户外首选地”。还有驴友称这里为“适合初级者的野长城”,既有完全原汁原味的古长城,还连接着经过完整修复的黄花城水长城景区,可以观赏到水库风光。

除了图文并茂地展示未开放的长城,更有驴友把爬长城的过程拍成了vlog,带着大家“云探险”,一些视频播放量达上万次。怀柔区雁栖镇的箭扣长城因奇险而成为众多驴友挑战的目标,在一段视频中,三名驴友挑战攀爬著名的箭扣“天梯”,手脚并用在角度近乎垂直的长城墙体上攀爬,通过第一视角拍摄长城的险峻,展示长城巧妙的建筑构造,收获5万多次的播放量。类似的视频不在少数,各平台驴友们分享的野长城“大片”里,苍劲古朴的长城蜿蜒于群山之间,与周围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然而细节之处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沿途山路陡峭,攀爬者所踩的部分长城墙体已损毁严重,散落成大大小小石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惊险。

记者浏览各平台发现,每条视频下面,网友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注意安全”“下次别爬了”的呼声也不在少数,更有理性者提醒“这是文物”:攀爬会增加对长城的损害,不能为了追求刺激和冒险就随意攀登。

驴友:长城能否攀爬要根据实际情况

上周日,一场大雪过后,热衷于户外徒步的胡女士穿戴好登山装备,约上好友出发了。“想拍一拍长城的雪景。”胡女士说,她和朋友的目的地是位于怀柔区的响水湖风景区,“景区内可以看到一段未开放的长城,叫驴鞍岭,但是由于雪大景区临时关闭了,我们只好走野路去爬长城。”她和朋友一路摸索着上了长城,拍了不少雪中长城美景,“因为事先没有做功课走了不少弯路,山间和长城上积雪比较多,路又陡,爬起来比较吃力,但是站在古长城上、环顾四周景色的时候,就觉得体力上的累都值得。”

其实,胡女士已经是爬“野长城”的老手了,她加入了一个户外徒步的组织,平时会和队友们组团去攀爬长城,“怀柔的箭扣、密云的鹿皮关等,这些驴友们偏爱的‘打卡点’,我差不多爬了10处。”胡女士给记者展示了自己最近拍的照片,3月份她就已经爬了3次“野长城”,“我们有个徒步群,群里大概有50人,经常有队友在群里招呼。每次去爬长城都能遇到新朋友,还有爱好跑越野或山间马拉松的。”当记者询问是否了解未开放段长城不能随意攀爬的规定时,胡女士说:“这个肯定知道,我们上山的时候也会遇到巡山的保护员,但是队友们都说爬的时候注意不破坏长城就好。这么好的风光,不让人看不是浪费了。”

市民龚先生是一位摩托车骑行爱好者,最近,他正和朋友计划来一次踏青骑行。“我在网上搜热门的景点,挺多人推荐黄花城长城的,我们计划骑行过去,再爬爬长城。”龚先生说,他打电话问了当地的村民,得知这段长城属于未开放的长城,想上山要“交钱”,“我之前倒是看过有驴友爬野长城受困被救的新闻,但是并不知道不让爬,我觉得有关部门不能简单地说未开放的长城就不能爬,得跟公众讲清楚为什么。”

“我没有跟过户外组织,全靠自己探索。”与前两位爱好组团出游的市民不同,王先生更享受一个人的旅行,因为经常来北京出差,只要有休息时间,他就会到郊区走走,“最近半年我定居在北京,去了很多地方,北京那些原汁原味的古长城最吸引我。”为了方便出行,他下载了一个户外徒步的APP,每次出行都要仔细做好攻略,跟着APP上的路线一点点探索。

3月初,在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的经历让王先生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自己是跟着两个驴友从公路边铁丝围栏的一个豁口上的山。“残破的一段段长城,爬上爬下,也没什么围挡,真的爬得挺刺激。”王先生说,当他历尽辛苦爬到大庄科段长城的终点,经过一座敌台,他发现山里有不少户外组织做的标记,顺着标记翻过山,再往前走就到了龙泉峪长城,他一路探索,竟然走到了黄花城水长城风景区,“景区有人看守,劝我回头,我不敢想象回头有多难了,就顺着峭壁下了山,乖乖买了门票,从景区正门返程。”

近些年,野长城遇险事件层出不穷,相关法律条文也明令禁止游人攀爬未开放的长城,但每年还是有很多人在北京的各段长城上“一展身手”。连走三段长城,王先生收获颇丰,他认为,类似的“探险”要量力而行。“野长城能否攀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保护文化遗产是没错,但完全禁止人接触,也失去了它的文化和传承价值,就好像一件文物被永远关在了库房里。希望有关部门能从正面公开一些适合游览的野长城,这样也不用我们找各种野路了。”王先生说。

长城保护专家:

创造条件把更多长城展示给观众

未开放长城到底能不能爬?其实早有明文规定。国务院发布的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长城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禁止在长城上从事下列活动”中第六款规定,禁止“有组织地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

《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禁止从事下列危及长城安全的活动”中也进一步明确,禁止“组织游览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长城” ,禁止“攀登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长城”,从群体和个人两方面明令禁止攀爬未开放段长城的行为。

受保护的长城,被宣传成“网红打卡地”,这种现象应如何避免?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多年从事长城保护项目的研究,在她看来,公众希望看到更多未开放长城的壮美图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北京境内明长城多位于山势陡峭地段,由于年久,砖石砌体多有松动或坍塌,甚至一些点段长城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这些长城并不适合没有相关野外知识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公众攀登,不恰当的攀登会对已经残损的长城带来更大的损坏,极端情况还会造成人员伤害,更不应该通过网络等渠道大肆宣传,吸引甚至组织不了解长城现状的人去攀登未开放段长城,“如果明知不允许还以此牟利就是违法了,从文物保护和个人安全的角度,大家应该自觉树立爱护长城的意识。”

长城应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汤羽扬认为,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应该尽可能把更多的长城展示给观众,“一些尚未抢险的长城段,不能对公众开放是对的,但是一些经过维修,通过评估可以满足开放条件的长城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方式向公众开放。”她建议,对于部分不适合大量游客但又完成修缮的长城段,可以尝试“向导制”统一管理,明确长城导览员,通过限流预约等方式,带领参观者一边游览一边讲解,“这就和现在很多人‘看完就跑’的状态不同,可以引导公众在体验中深入了解长城故事和文化内涵,更多地了解长城防御体系当时的选址与山形地貌的关系。”

汤羽扬分析,其实很多人攀登未开放段长城不仅仅在于“爬”,而是为了享受野外徒步活动,观赏人文及自然美景。“有些景色,不一定要身处其中才是最美的。登长城也不是欣赏它的唯一途径。”她认为,可以调动长城周边的其他资源,整体考虑不同特色、不同长度的长城观光及户外活动步道,引导公众多视角了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和长城的历史文化,选择更多的角度观赏观览长城及自然景观。

此外,还可以结合数字技术,开发游览APP或小程序,向公众公开游览长城的正式渠道和路线,长城的开放需要属地政府、文旅部门、文物部门、设计团队,以及地方民众多方密切合作,从而丰富长城体验方式,讲好长城故事。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