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联合团队新成果发布 2微米薄膜助医生“看清”大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卢国强

2022-03-25 07:58 语音播报


热点

一种由仅有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在手术中放到大脑上,可以帮医生精确地“看”到大脑的神经核团、功能区,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减少致残致死情况。未来,它还可以应用到脑机接口等领域,帮助瘫痪患者康复。25日,这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贾旺团队联合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院士鲍哲南、天津大学化学系教授胡文平团队共同研究的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这也是中国神经外科领域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在《科学》顶刊上发表论文。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介绍,人的大脑像“中枢司令部”,通过发放神经信号控制人体各种行为。大脑中的多种神经传导束作为连接不同结构的“桥梁”,传递各种信息。现代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需要更及时、更清晰地“看到”这些结构。但在临床实践中,目前的技术体系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疾病累计功能密集区域的患者,在开颅手术后致残甚至致死的几率仍比较高。

着眼临床需求,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联合团队提出了“可以紧密贴合在大脑不规则区域的柔性微阵列电极”的解决方案。团队创新采用分子设计新策略,研发出能在拉伸数倍情况下仍能保持导电性能的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这种电极在加工到2微米尺度下仍能保持可拉伸性和高导电性的特征,实现了可拉伸有机电子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同时,这种电极可以放在脑干或神经外科术腔等多种不规则且容易损伤的场景,手术器械牵拉扭转等操作都不会损伤它。

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柔性可拉伸微阵列电极。未来,这种柔性电极和柔性电子器件可以作为脑机接口中的核心技术,有望在脑科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也将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颅底手术中容易损伤重要神经的功能监测新技术和肢体瘫痪病人智能修复新策略等研究。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