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中科院实验室,今天小观众惊呼声此起彼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2023-05-13 12:37 语音播报


热点

这个周末,中科院各院所热闹非凡,一批重点实验室里,志愿者展示的奇妙现象让孩子的惊呼声此起彼伏。5月13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在百余个院属单位举办,近百处天文台站、博物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面向公众开放,让公众过一个“科学”的周末。这也是三年来,该活动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开放。

走进中科院物理所的实验室,底部贴着超导材料的小车经过液氮低温处理,悬浮在磁铁围成的圆形轨道上,飞快地旋转。这样奇特的场面,引得围观的小观众一阵惊呼,“太快了!”“它会飞!”志愿者顺势讲解起超导材料的原理,小观众听得频频点头。

在实验室里,光还会“弯曲”。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方少波带着几位学生,专门制作了一套教具——在水槽边钻洞,让水流下以模拟光纤,再架上激光笔,红色的激光就“顺流而下”,光路呈现抛物线形状。“水柱、光纤的密度比空气更大,光射入后就像是被‘困’在其中,不停地反射、传播。”方少波平日从事新型激光光源的研究,这次他专门让学生设计了实验装置,用直观、奇特的现象,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光纤背后的科学原理。

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的科研人员正细致地为观众讲解藏品背后的故事,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收藏了301万份植物标本。上午10点,一批经过了压制、烘干等步骤的植物标本“半成品”摆上了桌。“这样固定才漂亮!”一位小观众边说着,边用镊子仔细调整标本在台纸上的位置,再贴上写有采集记录的标签,一份标准的科研植物标本就新鲜出炉。

破解密码解锁宝箱,获取终极宝物,这个挑战让孩子们着迷。本次公众科学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迎来观众超过1万人次。最新一代龙芯和龙芯教学机器人与观众见面;戴上虚拟现实眼镜,通过拖动就能设计出新的蛋白质结构;智能人脸画板只需寥寥几笔,就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虚拟人,让人化身“神笔马良”。

想体验“耳朵的盛宴”,就到中科院声学所。在水下6000米的深海,科研人员采集声音信号用的竟是一团“毛发”——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它被誉为“深海耳朵”,能让我们在海洋科考中听得更深、听得更远。人类无法听到的超声也有大用处,超声清洗可以去除样品表面污垢,日常家用的加湿器也是超声雾化技术的应用。

在摄像头前动动身体,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随你而动的卡通小人,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的新媒体人机交互系统,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这里,智能驾驶、体感互动、虹膜识别等先进技术都能亲身体验。本届公众科学日中,中科院各研究所普遍结合自身的研究特色,开展科普剧、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科学体验活动,互动性高、体验性强的线上科普活动也同步开展。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