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谈“印太经济框架”:下届美国政府可能马上把它废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2022-06-17 20:53 语音播报


时事

美国总统拜登访日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布局“印太”却唯独排除中国。在6月16日至18日举办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上,多位经济学家表示,“印太经济框架”意在遏制中国,内容较为空洞,对东盟的实际支持力度很有限。美国历届政府时常提出类似的概念,但大多不了了之。未来在亚太区域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仍将是RCEP。

魏建国:这是一个笼统、空洞的框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5月23日,拜登访日期间宣布启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首批参与国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等13个国家。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又想出来的一个新花样,里面根本没有实际的内涵,更没有一些具体条款,不像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不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不像自贸区的某些协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直言,“印太经济框架”是一个笼统、空洞的框架,其目的就是对中国实施制裁,要把中国排除在外,“制裁”和“排除”是两大关键词,为的是不让中国发展,这是不现实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张宇燕指出,“印太经济框架”是一个行政协议,“理论上讲,下一届美国政府可能马上就把它废掉了。它只是一个行政协议,不经过立法、不经过国会通过,司法基础相对较弱,也没有争端解决机制。它的具体内容还需要不断地填充。”

李稻葵:“印太经济框架”有点像“PPT造车”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如果把美国政府当成一个篮球队的话,你会发现这个篮球队经常换人。第一节是一帮人,第二节是一帮人,四节都不一样。政府经常换,而且每换一帮人,就要提新概念、新打法。”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也认为,美国政府时常提出新概念,“比如‘新丝绸之路’是希拉里提出来的,最后弄不下去了,不了了之。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奥巴马提的,特朗普给搁到一边了。”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一个“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图在美国等国家军队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希望阿富汗邻国投资、出力而维护美国继续在欧亚大陆腹地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遗憾的是,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早已在国际话语中消失多时。

“现在又提了一个‘印太经济框架’。我仔细看了,我看不出新名堂。有点像我们的‘PPT造车’,玩很多新概念。我们一方面不要太往心里去,另一方面也不要小觑,还是要认真研究。要抓住我们已有的RCEP。”李稻葵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对美国鼓动中国的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他举出与一个与李稻葵观点类似的例子,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美国也发起过一个相对应的所谓“战队”,但根本没有实施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拜登政府高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最后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因为美国拿不出实质性的东西来给东南亚国家,美国自己的产业能转移的基本全转移掉了。”

2021年10月的美国-东盟视频峰会上,拜登宣布向东盟提供1.02亿美元,用于健康、气候、经济和教育项目。前不久,拜登在东盟-美国特别峰会上再度承诺为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安全、防疫工作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提供约1.5亿美元。

姚洋表示,美国宣布要提供的这些资金,想要帮助东南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根本就是“毛毛雨”。

张宇燕:无论开展任何倡议都离不开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张宇燕

“印太经济框架”首批13个参与国包括了东盟十国中除老挝、柬埔寨、缅甸外的7个国家。魏建国说,他曾和东盟国家的经济部长在新加坡进行对话,“题目是‘中国如果出口下降了,改变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政策,我们怎么办’。当时10个国家里9个都认为如果中国改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整个东盟的经济肯定会衰退。也就是说,东盟依靠中国太严重了。”

张宇燕表示:“美国搞东盟峰会,又搞‘印太经济框架’,目的是比较清楚的,非常强烈地针对中国。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但是愿望和最终结果通常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是想干什么事儿就能干成什么事儿。”

2010年到2020年,七国集团(G7)全部的经济增长合计是5.6万亿美元,中国一国是8.6万亿美元,是G7的1.5倍。“无论你搞什么东西,都离不开中国。事实明摆着。”张宇燕说,这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的决定的。

张宇燕表示,亚太地区原本已经签署了RCEP、CPTPP等众多的自贸协定,就好像“意大利面碗”现象一样。这种情况下,再多一个或者少一个,不会对整个大局产生影响。亚太区域合作能给各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能否实现共同繁荣,才是关键所在。

“意大利面碗”现象一词,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1995 年出版的《美国贸易政策》一书,意指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下,各个协议的不同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样一根根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张宇燕进一步指出,即使区域合作呈现“意大利面碗”现象,真正占据主导的还会是RCEP。

“在政治上,东南亚国家与美国缺少像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的文化亲近感,不可能结成像‘五眼联盟’那样紧密的政治联盟。在经济上,美国又无法对东南亚国家给出实质性的东西。”姚洋断言,“印太经济框架”政治多于经济,最终会归于失败。

“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本届峰会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邀请近60位海内外政商学界顶级嘉宾,解读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