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制备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疫苗颗粒可直达肺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2023-12-14 15:10 语音播报


时事

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接种疫苗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不同于常见的注射疫苗,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发出基于“微球”的干粉吸入式疫苗研制平台技术,并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作为抗原“交通工具”的微球直径小到微米级,使干粉疫苗颗粒直达肺泡并有效沉积。12月14日,相关研究在《自然》杂志发表。

目前获批的呼吸道传染病疫苗大多通过肌肉注射接种,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借助血液抗体中和病毒。但此类接种方式难以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不能在呼吸道建立强有力的免疫防护屏障;配伍使用的铝佐剂难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对抗病毒快速变异的能力受限。此外,目前疫苗多为液体制剂,需要严苛的低温储存环境。

实现用微米级直径的小球“搭载”药物,是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制备尺寸均一的微球,是一个世界难题,而早在2010年前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光辉就带领团队利用膜乳化法,实现了0.1到100微米内尺寸可控的微球制备。

直径在2至4微米的微球,拥有最适宜的空气动力学尺寸,能够精准直达肺泡并有效沉积,防止其吸入后又被呼出。将直径20纳米的蛋白抗原颗粒封装进直径10微米的微球,再将其冻干至合适尺寸,新型疫苗研制平台便被开发出来。

科研团队表示,新型疫苗的优点很多。纳米颗粒的表面能同时展示多种抗原,扩大了疫苗保护范围,也能快速构建起其他呼吸道病毒疫苗;独特的纳微复合结构则实现了高性能递送,可在肺部引起高效免疫应答;微球缓释的特性,能实现单次吸入即可诱导长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同时,干粉疫苗还能显著节省储存和运输成本,有助于提升传统疫苗储运条件不足地区的免疫接种率。

新型疫苗制备速度快、递送效能高、常温易储运、缓释药效长,动物模型显示,其能高效阻断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与传播。科研团队介绍,此次发表的疫苗体系的纳微颗粒组分,分别采用了重组蛋白和已批准的高分子材料,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具备临床转化潜力。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