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养老大调研”帮老人呼吁,“青春伴夕阳”的大学生们又回来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2023-07-06 09:09 语音播报


城事

“朱奶奶,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您有需要随时联系我,我们以后也会常来看您。”把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写在一张纸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学生姜鹏瑞又仔细地给数字描了描边,确认老人能看清后,才把纸放心地交到她手中。“谢谢孩子们,你们能来,我特别高兴!”83岁的朱玉英老人颤颤巍巍地握住姜鹏瑞的手,连声道谢,眼中满是喜悦。

这一幕发生在7月5日,北京林业大学社区。四年前,北林大“青春伴夕阳”活动启动,几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该校退休教师、孤寡老人朱玉英的家中,陪她聊家常,分享社会上的新鲜事。他们一星期来一次,半年未间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断了老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到过这些孩子,多希望他们能再来家里陪我聊聊天。”朱玉英曾给社区居委会打过电话,但得到的回复是:孩子们都毕业了,跟社区也断了联系。

转机始于一则报道。6月初,北京晚报记者深入北林大社区,调查退休老教师的精神、文化、心理需求,并于6月16日在北京晚报的“京城养老大调研”版面刊发了《老知识分子想跟上新时代》的文章,其中就记述了朱玉英与大学生的故事,并帮助老人呼吁:希望能恢复“青春伴夕阳”活动,让孩子们再来家里聊聊天、做做客。

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学校和社区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原来那几名大学生已经毕业了,但助老爱老的活动依旧要持续开展。”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隗合莲说。经过多方联系和组织,由姜鹏瑞、李金源、张珺三名北林大大二学生组成的新一代“青春伴夕阳”小组,走进了朱玉英家中。陪伴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70岁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周玉红,她十余年如一日服务社区高龄老人,为他们带来亲人般的照料。

“奶奶,跟我们讲讲您和学校过去的故事吧!”尽管年龄相差超过60岁,但学生们和朱玉英仿佛没有“代沟”,聊得格外投缘。“我是1962年高中毕业,来到森林工业系力学实验室当老师,那时候学校还叫北京林学院……”老人都爱忆往昔,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那时我跟随学校,坐着绿皮火车搬迁至云南办学,条件虽然艰苦点,但是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过得很充实。”朱玉英笑着说,自己一辈子和学生打交道,早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刚退休的那几年,还难过了一阵子呢!”

正因如此,朱玉英才将大学生们当作精神寄托,数着日子盼他们来。

如今,看到朱玉英神采奕奕的表情,隗合莲既惊喜又欣慰。“朱阿姨常年一个人生活,也不爱参加社区活动,大家都觉得她有点孤僻。”隗合莲说,社区曾经派过志愿者、心理咨询老师、工作人员等上门服务,但时常敲不开她的家门。“没想到,这几个小孩儿,敲开了她的心。”

未来,社区将与学校携手,将“青春伴夕阳”活动推广到更多老人家中,帮助他们乐享晚年。

在养老更关注“衣食住行”的当下,老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往往被忽视。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社区正在做出尝试:北大燕园街道承泽园社区安装了智能图书借阅柜,为居民打通图书借阅“最后一公里”,满足退休老教师们继续学习的需求。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老年居民开展文化艺术培训、非遗文化体验、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现实。学院路街道北科大社区新建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会议室,打造“助老文化活动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开展系列心理讲座,为老年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