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建一座志愿军纪念馆!“镇馆之宝”将是38军战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白继开

2023-10-10 18:32 语音播报


城事

“请看墙上这面红旗,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的战旗,曾经飘扬在松骨峰战役的战场上。”71岁的老人何凤莲指着墙上的一面红旗,慷慨激昂地介绍着这面旗帜背后的故事,“你们看,这面战旗经历了硝烟战火,上面有子弹打的眼儿,角上有战士的血迹,记录着那场激烈残酷的搏杀战。七天七夜坚守阵地,三连120名战士仅剩下7名。志愿军以气胜钢,成功地阻击美军第2师9团南逃。著名作家巍巍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进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是何凤莲自己筹建的志愿军纪念馆,这面战旗是她的“镇馆之宝”。听说了这个展览,90多岁的老兵杲明德特意来馆认旗。这位颤颤巍巍的老兵,面向战旗立正敬礼,泪水夺眶而出。“这就是当年我们营的那面旗,打仗前是司号员系在腰里,战斗打响了,就把战旗插在阵地上。我一看到这面旗就仿佛看到战友们牺牲的场景……”老人说着说着,失声痛哭。

这面珍贵的战旗如何到了何凤莲手里?这要从何凤莲的父亲说起。她的父亲何景山就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参与抢建朝鲜龟殷线铁路,受伤住院时,同病房的战士就是杲明德所说的司号员。后来,司号员因伤情太重不幸牺牲,何景山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战旗,于是珍而重之地保管,并把它带回了祖国。

从小就听父亲讲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事,何凤莲对志愿军老兵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经常带她去看望老战友,老兵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亲切地叫她“大丫头”,何凤莲则管他们叫“志愿军爸爸”。“志愿军爸爸”们又介绍其他的老兵给她认识,慢慢地,何凤莲在全国各地有了300多位“志愿军爸爸”。

1998年,46岁的何凤莲退休经商,赚了不少钱。她买了一辆面包车,载着年迈的父亲和满满一车的慰问品,上雪原,进深山,常年奔波在看望“志愿军爸爸”的路上,一年就跑出17万公里,两年就把面包车开报废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志愿军爸爸”相继离世,现在就剩下100多位了,何凤莲很难过,“这些老兵都是活着的历史见证者。”从2018年开始,她开始为老兵们录制视频,想为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一份宝贵的记录。

这么多年,在看望“志愿军爸爸”的时候,何凤莲还向老兵们征集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的老物件,她想把志愿军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老兵们纷纷把朝鲜战场上使用过的搪瓷缸子、口哨、铁锹、冲锋号、枪套、奖章等物品捐献出来。每次,不管对方接不接受,何凤莲都坚持支付相应的费用。

如今,何凤莲已经收集珍藏志愿军纪念品3000余件,前后花费了1000多万元。面对他人的不解,何凤莲说:“这些藏品是无价的,它是一种精神,它需要传承,更需要被铭记。”

2018 年,何景山因病去世,临终前,多次嘱咐女儿,一定要把珍藏的志愿军物品放到社会公开场所去,让后代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2020年,何凤莲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又贷款40多万元,在通州租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库房,定制了展柜、展台,开始筹建志愿军纪念馆。由于展厅面积有限,她只能精选500多件藏品进行展示。但仅仅是这小部分展品,足以让人惊叹。

展厅内,从枪支炮弹到勋章证书,从军装鞋帽到水杯饭盒,志愿军使用的各种物品以及各类荣誉记录,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这里,有跟军博里的一模一样的汽油桶,何凤莲指着汽油桶上的字样对观众说:“铁原阻击战很残酷,14天狂攻,到最后没有武器弹药了,我们的志愿军就把汽油桶点燃,投向敌人,有一个团2700人最后只剩下了266人,彭德怀将军也不禁落泪呀。”

这里,有好几只意义特别的粮食袋子。何凤莲介绍说:“当时,志愿军牺牲了,当地政府给200斤小米,烈士的家人把这条粮食袋子保存至今。我们的老百姓,把儿子送去参军,儿子牺牲了,家里人就得到这么几袋小米,可他们从来没向政府要求过什么。”说到这里,何凤莲又一次红了眼眶。

在布展的时候,何凤莲特意把美军厚实的羽绒睡袋和志愿军单薄的棉衣放在一起,把志愿军通信兵使用的手摇电话机和缴获的美军先进的战地发报机放在一起,鲜明的对比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敌我装备力量的巨大悬殊,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不易!

为了撰写严谨准确的解说词,何凤莲70多岁的年龄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她就住在展览馆的二层,房间里堆满了书,她不会用电脑,就用手写的办法整理历史资料,捋清每场战斗的时间、经过,搞懂每种武器的型号、作用,整理出每位志愿军老兵的故事……这些年,厚厚的稿纸已经堆满了几个大纸箱。

现在,何凤莲的展馆还是筹备阶段,没有正式开展,还有大量珍贵的展品没有地方展示,她也在积极与相关单位对接,希望找到更大的场馆,让展览提高一个档次。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