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外人文学术平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互通 ——“二外人文交流论坛”首期“中外人文交流”理论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0 09:22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教育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2024年1月6日上午,“二外人文交流论坛”2024年第1期——“中外人文交流”理论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办主任王栋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李红岩教授做主题报告,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外人文交流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机遇。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程维主持。

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既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国际传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二外人文交流论坛”是北二外打造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论坛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尝试,同时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注入新活力。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计金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参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人文交流是我国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外人文交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不断创新。学校将秉承创校初心使命,把握时代机遇,不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发展。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是我校在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将对我校教育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党委书记常宇为四位专家颁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术顾问聘书,期待专家们的卓越学术成就和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学校进一步凸显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办学特色带来重要的启迪和实践启发。

董强教授作“中外文化交流经验谈——从《唐诗之路》说起”主题报告。他追溯了法国的“唐诗之路”、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之路,分享了与法国著名作家合写《唐诗之路》的背景渊源以及合作过程中的文化交流经验等,提出文化交流的自发性应言必由衷,文化交流的平等性需知彼知己,文化交流的技巧性为对症下药。

王栋教授作“从公共外交到人文交流:再全球化时代的智库角色与使命”主题报告。报告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的变化谈起,阐述了再全球化时代的智库角色与使命。王栋教授展示并分享了教育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基地的人文交流国际合作优秀案例,他表示,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具有重大的时代使命和战略意义,需秉持“沟通人文,理解世界”的理念“五度同行”——沟通的温度,人文的厚度,战略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影响的广度。

赵可金教授作“构建暖实力:大历史观视野中的全球文明倡议”主题报告。报告从构建暖实力的理论基础、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内涵、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国行动的外交意义三方面,阐述了面对当今大变局背景下多元文明和思潮激荡与碰撞的新情况,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要坚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推进中外人文交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李红岩教授作“关于中外人文交流的基本问题”主题报告。报告从人文交流的理论指导、基本认识、理论前提、基本原则、内容问题五方面展开理论分析,指出人文交流要守正创新,既要在古人丰厚文化遗产中交流互鉴,承前启后,又要从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当中革故鼎新,开辟未来;要尊重彼此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人文交流的基本理论前提是人类发展的统一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应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语言交流为人文交流的基础和核心,要通过语言的声音去深刻的认知人文交流。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北二外立足“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办学定位,发挥交流平台作用,汇聚国内顶尖人文交流专家学者的努力,为学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提供了学理支撑,也为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北二外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力量,在区域国别研究和中华文明阐释与国际传播两个方向持续发力,建设国内乃至世界的中外人文交流学术高地,积极拓展中外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顾昕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