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屡登热搜!再感染风险有多大?来听听专家解读
2023-05-20 13: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图片

近日
“二阳”相关话题

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

引发网友关注

 

“二阳”要不要紧?

疫苗要不要打?

“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再感染风险有多大?

如何做好科学防护?

……

 

一起来看看专家解读

 

Q

国内还会出现大规模疫情吗?

A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从全国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我国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Q

门诊患者“一阳”多还是“二阳”多?

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流感季逐渐过去了,相对来说近两周新冠患者接诊人数确实要比之前多了。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一阳”,“二阳”占比约为一成多一点。

 

“一阳”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二阳”患者大多是20岁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这可能与他们社会活动较频繁有关。

 

Q

“二阳”要不要紧?

A

张文宏表示,这波“二阳”(人群)大多数情况下比去年年底时(的感染者)症状要轻,特别是已经感染过的人群,其发烧持续时间更短,原则上不需要引起大家过多担心。

 

他表示,随着免疫力的降低和病毒的变异,会出现“第二波”(感染),甚至未来还可能有“第三波”,政府、医务工作者、防控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相应储备。

 

张文宏认为,这一波的出现,整体波幅较低,症状较轻,医疗资源应对相对有效,致死率会非常低,“我们虽然仍处于病毒感染的一个时间节点内,有很长的一个拖尾效应,但是它(新冠病毒)对我们整体的经济生活不应该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过度地采取防疫措施。”

 

Q

“二阳”需要医疗干预吗?

A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表示,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

 

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图片

Q

疫苗还要不要打?

A

张文宏说,通过对国际上大量科学文献的研究发现,单纯性的自然感染远远比不上打过三针疫苗后再感染(获得的免疫)。

 

他表示,打过三针疫苗以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其抗体水平很高,对后面出现的新的变异病毒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张文宏指出,“这是这次病毒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我们这次防控碰到了一个传播速度最快的病毒。”此外,打过疫苗和没打过疫苗的人群,他们在感染时发生重症的比例不一样,所以现在国际上对这方面有些共识,即:鼓励脆弱人群继续接种疫苗。

 

Q

目前,大家在日常防疫上需要注意什么?

A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表示,确定有新冠高危的公共场合还是建议要戴好口罩,坚持保持手卫生、勤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传播风险、防治各类传染病。

 

对于重点人群、脆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要加强防护。尤其是80岁以上老人或有严重基础病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避免去人多聚集场所,在封闭环境戴好口罩。

 

高考季、毕业季将至,在校师生也要关注自身健康,加强防护,以免影响学业、考试。如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尽快恢复健康的同时,也避免造成人群传播。

 

 

综编 | 健康中国、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责编丨王爽          图片丨 摄图网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