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根10米长的发光杆,每根动作都不同,如何精准控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方非

2022-02-04 20:19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生机盎然,万象更新。作为开幕式上紧接倒计时的首个表演环节,《立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鸟巢场地中央那片拂动变换的绿色。

分场导演陶雯婷介绍,这团如同新草萌芽、舒展的绿色,是由近400名来自山东中华武校、宋江武校的同学手持发光杆进行的矩阵表演。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张艺谋曾说,有件准备许久但总是没有合适机会运用的道具,终于出现在了冬奥会开幕式上,这件道具正是这些长达近10米的发光杆。

“演员们需要通过举杆完成一些画面。”另一位分场导演王醒说。但“举杆”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非常高。“差不多在5米左右的高度,发光杆就开始晃荡,这是很难控制的,一根发光杆重6斤左右,摇晃起来后,重量会成倍地增长。”参加这部分表演的孩子年纪大多只有15、16岁,在排练的早期阶段,编导团队专门增加了腿部力量、臂力、腕力、协调力等方面的训练,“眼睛要盯着杆尖一刻不放松。我们还在海边的场地训练过,海风对大家的应急能力是一种考验。”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团队帮助编导团队制作了详细的手册,在经度、纬度、角度上做出标识,以便更高效地进行排练。“每个演员都有一本排练手册,他们的位置、间距、角度都不一样,不存在谁能跟着谁一起做动作的情况。”陶雯婷说。而让演员用身体达成特定的角度,是一个很难落实的过程,比如,“人要拿着10米长的杆从地面上起来10度,‘10度’应该怎么判断?他们需要通过脚、膝盖、目测某个标志物的感受,来完成高度、经度、纬度、方向等方面的要求。”

去年9月份,在编导高志毅的带领下,演员们首先在山东进行了两个月的排练,每天坚持6到7个小时,主要练习精确定位和角度控制,除了相对常见的30度、90度,孩子们还要清楚地理解175度、176度等更加“刁钻”的概念。与此同时,他们要配合音乐和视频,及时变换队形,呈现出连绵起伏、有交替感和叠合感的视觉状态,对记忆和体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在这个阶段中,编导团队以视频的方式不断向导演组进行汇报,层层通过后,演员们从山东来到北京进行后续的排练。

而直到这时,在一次节目审查的前一两天,他们才拿到真正的发光杆。“发光杆和之前代用杆的柔度、弹力完全不同。如何利用好这么短的时间来适应变化,是最大难题。”王醒说。踏实刻苦的孩子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当发光杆终于亮起的那一刻,张艺谋的眼睛也被点亮了,陶雯婷听到了他的肯定:“总导演觉得特别棒,特别有他想要的春天的意象。”

在《立春》的尾声部分,发光杆由绿变白,一朵巨大的蒲公英在鸟巢中绽放,接着被地面影像中出现的小女孩吹散。张艺谋始终表示,开幕式的气质是“浪漫、空灵”的,“白色的基调和飘散的感觉,正是在营造冬天里雪花飞舞的氛围。蒲公英的种子被播撒到各个角落,也包含着万物复苏的气象。”陶雯婷说。


编辑:曾佳佳 高珊珊 谢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