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姜波

2022-07-06 14:56


北大红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尤其是我们党的建党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地,也是一处具有特殊价值的遗产地。

北大红楼是我们党建党历史上的珍贵遗产。北大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20年,在李大钊等先驱者的策划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党小组先后在红楼成立。

北大红楼还曾是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的大本营,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由北大红楼而到嘉兴南湖红船,再到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最后到天安门城楼上红色中国的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历史篇章,而这一切,都是从北大红楼这一革命的“原点”起步的,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这里要特别提及在北大红楼展出的“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这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文物展览,也是北大红楼作为当代青少年红色教育窗口的价值体现。

北大红楼是传统中国教育转型的历史见证。近代中国的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由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而1918年完工的北京大学红楼,正是中国教育制度这一划时代变化的历史见证,实属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

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等近代教育先驱都曾云集北大、执教杏坛。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红楼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方针,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一代一代的青年学子,以此为指引,视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北大红楼成为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北大红楼是20世纪建筑遗产的重要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遗产保护理念中,“20世纪建筑遗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遗产类型。就此而言,按工字型教学楼设计的北大红楼,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经典样板。

长期以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北大红楼的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和文物展览工作。1961年,北大红楼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北大红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2年,“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展示工程”获得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而今,北大红楼主体建筑得到妥善保护、文物展览推陈出新、遗产地周边环境亦已整饬一新,北大红楼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北大红楼是中国青年的精神坐标。1917年,陈独秀把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迁至北大红楼,更名为《新青年》,成为引领时代青年的一面旗帜;1919年,五四运动在此发端,席卷全国的新文化运动由此而风起云涌、蔚然而成大观。今天的人们,还可以从北大红楼的“五四游行筹备室”领悟当年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革命激情。特别要提及的是,五四运动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

时至今日,北大红楼仍是青年学子的精神坐标。我十分期待,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北大红楼,是一份红色记忆,是一处珍贵遗产,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作者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


编辑:丁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