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明文化论坛即将开幕,精彩活动抢先看!
2023-06-30 14: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以历史塑形、为文化铸魂,聚力激发明文化活力新生……以“臻美大明 溢彩彰华”为主题的2023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8日在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开幕。本届论坛由1场主论坛、5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3场主题文物展、10项系列文化活动组成,时间贯穿全年,展现昌平区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

5场主题论坛上演

讲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届明文化论坛包括文化遗产论坛、文旅融合论坛、数字文博论坛、服饰美学论坛以及永乐大典论坛5场主题论坛,其中,明代服饰美学主题论坛一经发布,备受关注。

着锦衣、梳高髻、风鬟雾鬓……这是明朝中后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昭示着整个明朝与前代殊为不同的社会面貌。中华民族服饰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而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传承至明代的服装,承载着华夏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据明代服饰美学主题论坛负责人介绍,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明代服饰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建朝之初,其衣冠定制“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确立了一系列严密周备的服饰制度。同时,明代纺织技术大幅发展,产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丝绸,其风格题材精致复杂、色彩纹样绚烂多姿、品种迭代出新。总之,制度的持续更新与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明代服饰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本次明代服饰美学主题论坛由昌平区和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将于7月8日正式与大家见面,线上同步直播。据介绍,论坛将以“明代服饰美学与当代价值”为主题,围绕明代服饰典章、纺织服饰实物、时代美学风尚等议题,特邀6位知名专家进行主旨演讲,并邀请青年学者参与学术互动。同时,开展明代服饰研究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将深度挖掘明代服饰的历史文化内涵,阐释中国传统服饰美学,促进明代美学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结合明代服饰美学主题论坛,前期昌平区联合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举办了3场明代服饰研究学术沙龙,分别从明代服饰制度研究、服饰实物研究以及服饰文物保护三个层面展开研讨,来自全国高校、文博机构的12位明代服饰研究领域专家进行分享交流,助力明代服饰研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明代服饰美学主题论坛,还将有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数字文博以及永乐大典其他4场不同主题论坛,将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主题演讲和学术互动,进一步实现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让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石构件

3场主题文物展举办

邂逅多彩大明

在2023明文化论坛中,昌平区精心策划了3场主题文物展,让更多市民邂逅多彩大明。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的“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是其中一场,这里汇聚了来自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多家文博单位的137件展品,通过“以礼永续”“物里乾坤”“放眼世界”三个单元,将一幅呈现万历年间社会风情与皇家生活的历史画卷徐徐铺开在观众面前。

展厅中,有金丝翼善冠、十二龙九凤冠、青花瓷大缸、青花云龙纹盒等定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展厅内,青花瓷大缸是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展品,也是它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

专家据此推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明灯”。“古代君王在陵墓中放置长明灯,是希望陵墓可以像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因为要储存足够多的油脂,所以缸的体积一定要足够大。”国家典籍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青花瓷大缸的颈部还有一行小字,从右向左连起来为“大明嘉靖年制”,缸内表面似乎附着一层黑乎乎的脏东西,“这并不是灰尘,而是燃烧过的痕迹。”讲解员说,刚出土时,缸内储有油脂,经鉴定,表面油脂为蜂蜡,厚约五六厘米,下部为植物油;油面中心还有灯芯,顶端有燃烧过的痕迹,大概是由于玄宫封闭后缺氧而熄灭。

文物不仅要保护,更要“走出去”。今年4月,明十三陵管理中心联合杭州临平博物馆,举行“明潢贵器——万历专题文物展”,这也是明十三陵文物首次出京,来到杭州,此次展览共展出出土于明十三陵的精品文物70套100件,这些以万历龙袍、皇后凤冠、万寿海棠执壶为代表的华彩器物,向观众全面呈现了明朝万历年间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定陵出土文物中,大部分展品都是未曾公开展出过的“压箱好物”。“文物不仅要保护好,更要走出去进行文化交流。十三陵文物首次出京展览选择在杭州,一方面考虑到南方的朋友来京看展路途遥远,另一方面希望同杭州临平区进行文化交流,希望临平珍贵的史前文物能进京展览。”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巍说。

记者了解到,“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展”将于7月8日开展。据介绍,该展览由明十三陵管理中心联合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举办,届时,定陵出土万历皇帝的金冠以及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4顶凤冠将一并亮相,“50年代末60年代初,定陵挖掘出1顶金冠以及4顶凤冠,其中2顶凤冠调拨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这次展出是历时50多年后,4顶凤冠和万历皇帝的金冠首次齐聚一堂。”展览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展”将有60套文物从各博物馆再次聚首到明十三陵,堪称一场来自明代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金丝翼善冠

10项系列文化活动开展

让“明文化”活起来

文创售卖、考古书吧、考古研学、创意餐饮……近日,作为“昌平礼物”之一的明十三陵“动态文创空间”进入试营业,“动态文创空间”集合了文创品售卖区、考古体验区、咖啡餐饮区等不同分区功能,通过“动态”概念设定,使动态展示模式、沉浸式文创产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游客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从而推动传统文化更好传承与发展。

据介绍,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考古体验区,这里集合了“考古挖掘+非遗体验+考古书吧+研学课堂”,打造“沉浸式互动考古体验空间”。“游客可以体验考古挖掘、文物修复及非遗技艺,了解考古、文物器物、非遗传承等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咖啡餐饮区集合了“考古咖啡+考古便当”创意餐饮概念,打造集考古、历史和咖啡餐饮于一体的独特空间。让游客在体验考古、购物休闲的同时,品尝特色美食,更好了解明十三陵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本届明文化论坛更加突出全民共享理念,发布了“明粉看明朝”活动,已于5月31日发布招募启事,受到网络大V、“明粉”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6月中旬,一批知名网络大V齐聚明十三陵,开展“大V讲大明,就在十三陵”现场采风活动。网络大V们走进永陵、献陵、德陵、裕陵、康陵、昭陵等,全方位沉浸式打卡明十三陵古建筑群。在未开放陵寝中,参天的白皮松、精美的御路石雕、石质匾额、独具魅力的花斑石墙垛,吸引网络大V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用镜头记录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蓬勃。

昌平区借助网络大V们的影响传播力,深入展示明十三陵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搭建面向公众的开放交流平台,营造全社会共享明文化的气氛,让“2023明文化论坛”更加具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遍性价值,成为全民共享的大众化活动。由主题论坛牵头单位根据与论坛主题相关度、视频观看量、内容趣味性等标准,从入围选手中选出表现优异的“明粉”在5场主题论坛上进行发言,并组织其他入围选手参加主题论坛及后续“明粉看明朝”沙龙活动。

本届论坛系列活动将“大众化”理念放在首位,“明粉看明朝”活动就是本届论坛面向大众、鼓励社会参与的活动之一。此外,上半年组织了明文化礼乐展演、《出警入跸图》再现等活动。

接下来,昌平区将组织北京古建音乐季十三陵专场活动、中医药文化节、“百子衣”快闪、“大明故事我开讲”、“大明书场”文化讲座等活动,时间贯穿全年,搭建更为开放的交流平台,营造全社会共享明文化的气氛,让论坛成为全民共享的大众化活动,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图文/向凌潇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