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引领“两区”发展,数字创新点亮北京对外传播名片
2022-02-17 16: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时讲道:“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我们认为,加快“两区”建设,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找准“科技+文化”首都发展定位至关重要,而数字化时代北京的独特优势正在凸显。

“科技+文化”双旋律:向世界彰显“双奥之城”的活力与自信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赞叹北京2022年冬奥会数字化水平前所未有,并将加速促进科技与奥运未来的融合趋势。无人化转播、体育元宇宙、冰立方、清洁能源、机器人、可穿戴设备、5G等大量黑科技元素的应用,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北京不一样的活力与自信。北京冬奥会为北京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舞台。在冬奥会赛事报道、智能物流、医疗救治、交通保障、综合指挥维护保障等关键环节,一批北京高科技企业集中闪亮登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冬奥考察时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冬奥会开幕式上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既让世界观众体验了美轮美奂的数字视觉盛宴,也使中国文化和北京形象通过高科技媒介获得全新呈现。从冬奥场馆的设计理念到吉祥物和会徽的创意构思,科技与文化的完美契合吸引着世界目光。“科技+文化”双向赋能的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递交了一份新时代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的出彩答卷。

“科技+文化”双引擎:激发“两区”建设创新生态强劲动能

北京兼具科技资源密集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双重优势,经济基础雄厚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两区”建设的科技和文化“双引擎”驱动效应已经显现。如掌阅科技、中文在线、爱奇艺、优酷、抖音等国内数字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均汇聚北京。根据国际科技创新指数(GIHI)2021的数据,北京在全球领先的50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中跃居第四,发展势头紧追旧金山、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老牌科技中心。与其它国际一流都市圈相比,北京具有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全球数量最多的世界500强和独角兽企业,以及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实力,还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北京领跑全球创新中心的独特魅力所在。截至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居世界第一,而北京占中国世界遗产总数的五分之一还多。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清皇家陵寝、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京杭运河······这些既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新时代北京发展最重要的城市特色与核心竞争力。2021年9月,借助北京举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契机,海淀区集中展示了高校和企业研发的32件套北京历史文化数字展品,古老的“三山五园”获得新生,成为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向全世界推介的“金名片”。

“科技+文化”双融合:探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乌卡时代”(即易变性、不确定、复杂性和模糊性)来临,数字化技术重塑世界媒体格局的大趋势,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理念、实践与策略也亟须与时俱进。新冠疫情加速了传统公共外交向21世纪以“对话/网络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公共外交”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日益密切。如北京冬奥借助前沿科技赋能,开启了“数字化体育公共外交”的新形态。基于YouTube和TikTok等数字媒体平台,北京冬奥吸引了全球超20亿人次关注,将成为奥运转播史上的里程碑。因此,北京对外文化传播需要更好地适应智能时代“交往在云端”的传播技术演进和媒介生态变局,从实践路径和策略上进一步强化国际传播的“科技+文化”优势。

首先,数字企业模式出海为北京文化产品“走出去”搭建起“数字新丝路”。北京数字服务与内容行业发展迅猛,其中动漫游戏产业表现最为亮眼,总值突破1200亿元,约占全国动漫游戏产值23.7%,是中国动漫游戏的最重要研发中心和最大出口地。作为智能时代国际化交互的“数字语言”,游戏承载着超乎想象的文化传播能量。例如,风靡美国和日本游戏市场的国产RPG手游《原神》,由于融入京剧、建筑和民乐等中国文化传统元素,而引爆海外玩家的强烈兴趣和极高关注度;《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等一系列主打中国神话故事的京产国漫IP在海外市场获得兼具口碑与票房的不俗成绩,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当前,我们如能抓住中国数字媒体向全球市场“反向输出”、“弯道超车”的大趋势,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必将有利于北京文化和数字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突显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

其次,云端数字化转型探寻北京文旅行业“走出去”加 “引进来”突破口。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21年11月,北京市共有224家A级景区,北京市旅客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10%。根据《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9)》的数据,在全球56个国家近百个旅游城市中,北京综合排名第五。疫情期间,虚拟旅行、VR赏景、网络看展等数字化旅行方式受到大众热捧,“云旅游”更是成为时下网络流行热词。例如,2020年4至5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国际在线推出的北京非遗海外传播活动全球浏览量超过400万次,其中同仁堂店在Facebook开通的中医药文化西班牙语主播视频当日直播覆盖178.85万人次。随着5G、VR等新技术的发展,“云旅游”成为未来文创产品海外传播的新渠道。我们应把握智能技术变革引发的对外传播新需求和新增长点,加快推动“云旅游”在“呈现”与“参与”维度上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海外游客从“云端”走进北京,感受北京“动”起来的文物、品味北京“活”起来的文化。

再次,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等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的北京对外文化传播数字治理体系。北京冬奥是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充分体现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要抓住数字机遇,提升北京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同样需要发挥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的强大力量。一是政府应以战略传播思维统筹全局,推进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政策上既要重视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也要着力帮扶中小型数字文化企业跨越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二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异质性特征,提升自身数字内容创新能力。例如,基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内容创造是文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而原创力不足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主要痛点。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全国最重要人文社科优质资源,能够为丰富和完善数字内容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网络公共外交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外文化传播生力军作用。例如,北京冬奥期间的“谷爱凌效应”,标志着以“00后”为主体的“Z世代”数媒“原住民”的崛起。针对年轻人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本届冬奥全球转播的顶流。新兴数字技术社交媒介大幅降低了“二次元世代”公众参与“民间外交”的门槛,从“关键性意见领袖”到普通“网红主播”都可为服务北京乃至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做好“发声器”。

作者杜明明为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区’建设中北京企业海外形象传播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

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